以制度致广大 于服务尽精微——中国医保人的使命坚守与职业操守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要文章(见《求是》杂志2022年第8期),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定位及其与治国理政、国家长治久安的关系;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反映规律性、具有时代性、富有创新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促进我国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灌注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新时代的医保人备受鼓舞的同时,更觉得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按照总书记的教诲和要求,切实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进一步夯实医保制度根基、织密医保安全网、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成果,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幸福安康,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中心任务。
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文章和关于医保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我的粗浅领悟是,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务必牢牢抓住“制度”和“服务”两个基本点。一要坚持以健全完善制度为主线、为引领,即以制度致广大;二是要坚持以提升优化服务为重点、为主题,即于服务尽精微。抓住抓实抓好这两个基本点,也就抓住了医保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着重点,也就可以带动其他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换言之,能否切实抓住抓实抓好这两个基本点,既是对我们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工作思路和推进策略的检验,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医保人的使命坚守与职业操守的考验。新时代中国医保人要在坚守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中彰显制度自信和使命担当;在为民提供贴心暖心的保障服务中体现职业操守和爱民情怀。医保人的使命坚守和职业操守是新时代新阶段寻新机、开新局,持续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托起美好生活和幸福安康的关键所在。
(一)
坚持以制度致广大,是基于事业发展逻辑考量。无论是医保已经取得的成就,还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根本性的决定因素都在制度。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言,制度是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稳定性、连续性的,制度是管全局、管长远的。
中国医保改革发展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找到了一条立足基本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改革路径,建立起了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制度,才使国人“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变成如今的现实。换句话说,中国医保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制度。中国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托起美好生活和幸福安康,同样要靠坚守和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使其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二)
坚持以制度致广大,首先要从改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中,思悟和坚定中国特色医保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有底气、骨气和勇气,才有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医保制度自信,不仅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为依据,而且有制度成果、保障效果为依据。我们已经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医保安全网(没有之一),覆盖人数超过1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5%以上,我们以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的财务支出成本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门诊、住院和大病救治等基本医疗保障。这个制度还在助力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帮助因病致贫的农村困难群众精准脱贫和因疫情遇到困难的群众和企业解难纾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了这个医保制度,国民健康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时的35岁提高到1980年时的67岁,再到目前的78.2岁)等衡量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已经位居高收入国家前列。中国特色医疗保障绩效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同等老龄化程度的绝大多数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无论是纵向(历史的)、横向(国际)比对,还是时间与实践的检验,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医保制度是一个立得稳、行得远、靠得住的好制度,已经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还授予中国政府“杰出成就奖”。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按照党中央关于医保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保持以健全完善现行医保制度为引领、持续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泛福利化和民粹主义倾向。不要被某些追求“福利赶超”“免费医疗”等不切实际的舆论所迷惑、所扰动。“不畏浮云遮望眼”“浪打船头道不移”。这样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念好”中国特色医保制度这本“经”,才能在坚守中创新、完善,持续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获得更高质量、更大程度的保障。
(三)
坚持以制度致广大,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为行动指南,在思想上、在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的“魂”和“根”,也是这个制度最根本的特色和优势,是任何别的医保制度不具备也不可比肩的。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三是坚持制度引领。既要坚守现行制度基本架构、基本方针又要以健全完善医保制度为主线,在巩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培育新势能,提升新效能,才能“致广大”,引领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与时俱进。古人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是医保制度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逻辑和根本动力,要不断前进、不断进步,永远不能停滞。一旦停滞了,这个制度也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了。
五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在医保制度建设上的集中体现和发扬光大。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只有坚守“保基本”和“可持续”这个基本方针,医保制度建设才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和相互促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医保待遇的改善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坚持以制度致广大,就要在夯实筑牢医保制度根基、巩固扩大发展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完善医保制度体系。概括地说,就是要牢牢扭住“一个要求、两大目标、三大体系、四大机制、五大环节”持续用心用力:
——一个要求,“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总要求。一定要全面准确地厘清悟透这个要求的内涵要义,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医保制度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医保制度建设。只有这样,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坚实的根基、安全的网络和健全的机制。
——两大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特色的医保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构成这个制度的基础性、关键性机制更加健全,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医保运行“四化”(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发展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第二个目标是,到2035年,三医协同治理格局总体形成,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优越性充分显现,全民医疗保障向全民健康保障积极迈进。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制度引领才会不迷向、把稳舵,确保医保事业沿着既定目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大体系,就是医保制度体系、医保治理体系、医保支撑体系。中国特色医保制度犹如一座大厦,而这三大体系则是构成这座大厦的柱石,缺一不可。制度是根基、根本,这是不争的事实。高效能的治理体系(治理格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格局和关键一招,如果没有高效能治理,制度优势则不可能转化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权益。法制是医保制度的根本支撑和保障,必须以良法引领改革,保障善治,如果没有完善可靠的法律保障作支撑,医保制度建设难以抗拒“权力任性”等影响和干扰,就不可能行稳致远。故此,务必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三大体系健全完善。
——四大机制,就是指筹资机制、待遇保障机制、支付机制、基金监管机制。这四大机制是确保中国特色医保制度稳健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机制。俗话说,“不用扬鞭自奋蹄”,靠的就是“机制”。制度运行好不好、绩效高不高,在相当意义上取决于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健全完善。中国医保制度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的过程,尤其是近几年在中央5号文件的指引下,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上述四大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离预设的目标机制还有不小差距。今后应在“稳健可持续”“公平适度”“管用高效”“严密有力”这些关键环节上持续用心用功用力,最好能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取得更多突破性、实质性而且具有规范性、规定性、参数性的成果。
——五大环节,就是公平、法治、安全、服务(智慧)、协同。这五个环节既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建设的着力点、着重点,也是检验衡量医保制度是否更加成熟定型的“金标准”。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紧紧抓住这五个关键环节,在增强制度统一性、规范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在正确处理行政决策和法治保障,加快推进医保法制建设上,在树立大安全观,统筹把握法治与安全的关系,切实增强医保基金安全、核心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上,在提升优化医保公共服务上,在医保与相关领域(尤其是医疗、医药等)协同发展上持续用力。可以肯定,这五个关键环节都按照中央擘画的蓝图和要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了,中国医保事业就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优越性就一定能够充分显现。
(五)
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制度引领、以制度致广大,同时还必须以提升优化保障服务为主题、为重点,于服务尽精微。主要基于三个维度的考量:
一是,社会保障(尤其是医保、长护保等)的发展逻辑和必然趋势都是由经济补偿型保障(保险型)向服务型保障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仅有经济补偿保障还不够,必然要求有更加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来托起美好生活和幸福安康。
二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优势只有通过保障服务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保障权益和切身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医保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医保服务高质量、高水平(而不是经济补偿越多、报销水平越高就是高质量)上。服务越“尽精微”,医保发展的质量越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踏实、安全感更可靠。
三是,中国医保制度的显著特色是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高效的公共保障服务,而且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暖心的保障服务。而这种服务只能由具有为民情怀、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医保人”(广义上)才可能做到、做好。于服务尽精微,非但不排拒现代科技手段(诸如“互联网”+医保、大数据、信息化、数字医保等),而且还要积极引入,藉以提升经办管理质量和效率。事实上,近年来在医保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也很显著。但是,必须认识到,如同“医者仁心”一样,医保最本质的意义是“仁保”,是对人的关爱和保护,无论科技手段如何先进,对智能工具如何赋能,最多能够提供精准服务、高效服务,都不可能像具有真正爱民情怀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医保人”那样为参保人提供贴心服务、暖心服务。所以,在提升优化医保服务过程中,既要重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智能”作用,更要重视发挥“医保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中国特色的“智慧医保”。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时特别强调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他曾援引典籍告诫我们“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总之,以制度致广大,于服务尽精微,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推进中国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好托起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幸福安康,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也是新时代“医保人”的使命坚守与职业操守。所以,无论科技多么进步,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多么高,培养造就一支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自信”、护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有爱民情怀、有责任担当、有使命坚守和职业操守的“医保人”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能动作用,始终是持续推进中国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 | 王东进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